返回首页 | 收藏本站 | 联系我们
  中文版   English  
 


企业资讯
首页: - 企业资讯  

逛中医药博览会 外行内行都过瘾


发布者:admin | 发布时间:2008/1/4 |阅读:7451

四川新闻网-成都日报讯:

  
  令人眼花缭乱的中成药、现代气派的中药制药机、扯眼球的传统诊疗用具、名中医现场把脉义诊……

  昨天,我国最具权威性的中医药展——2006中医药国际科技博览会在成都国际会展中心揭开盖头,开幕首日就有上万人入场参观。当天,来自中国科学院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的10余位院士也共同把脉了我市生物与医药产业发展。

  外行看热闹

  刮痧炼丹  看得眼花缭乱

  历届博览会,参展商总会绞尽脑汁,推出新招,务求吸引游客的注意,本届博览会也不例外,很多市民在现场流连忘返。

  现代的炼丹炉 真先进

  温州展区的药机吸引了众多关注的目光——传统的中医药盛宴居然还有这样现代化的玩意儿?走近一台正“轰轰”作响的药机仔细观看,原来这是个自动装盖机。正在转动的下半部分剖面有6个小圆洞,把装有药的瓶子放进圆洞,上下两块一结合再分开,盖子就装上了。另一台长约一米的金属“橄榄罐”正在上下左右不停翻转,旁边连接的金属管延伸出数个形状不一的罐子——这可是国内最新的萃取、提炼、分离机,相当于古代的炼丹炉。中药材在多能提取罐形成浓缩液,通过中药自动制丸机,出来就是“糖丸”了。

  古代的诊疗法 有讲究

  参观完现代气派的药机展区,现在让我们进入古色古香的古法诊疗室。中医药大学特意从其“中医药博物馆”精选了一批传统诊疗用具,有宋代药匙、玉质刮痧器、气功铜像等。充满沧桑感的器具让人对中医药数千年的历史心生崇敬。诊疗室里,中医们用踩跷、针灸、拔火罐等古法为市民现场诊疗。接受踩跷的患者俯卧在病床上,医生站在他的背上踩来踩去,下脚的部位、力道的轻重都很有讲究。“踩踏力量要沉稳着实,深入骨间及肺腑。”名中医介绍说。 本报记者  缪琴  朱大勇

  义诊现场 市民争相投票

  昨天上午,我市入选全省首届“十大名中医”60名候选人的5位名中医,来到“2006中医药国际博览会”上的“成都中医药”展区义诊,热心的市民也纷纷现场索取投票卡,为心中的名中医投下神圣的一票。

  在成都中医药展区,王静安、王晓东、张勇、刁本恕、叶腾辉……名医们的义诊台前已是里三层、外三层,被慕名而来的市民重重包围,排队等候的市民、参观的参展商纷纷询问投票的有关事宜,市卫生局、市中医管理局趁机摆出“十大名中医”投票箱,方便热心的市民投票。没想到,这个投票箱一设,顿时引发了义诊现场的投票热潮。

  “这些医生,医术好,医德也好,大热的天还来给大家免费看病,我心中的名中医就是这样的!”来逛展的四川大学学生夏菊边投票边说。51岁的韩大娘眼睛不好使,她请义诊现场的护士帮她指点哪个空填什么项目,执意要为几位名中医投票。刁本恕为最后一位病人看完病已接近中午1点,他离开后,一位从温州来的参展商走进来投票,他说,自己的展区就在附近,亲眼看见这些鼎鼎有名的中医如何忙了一上午的义诊,十分感动,“不管他们能不能评上,这一票代表我对他们的敬意。”不少市民事先不知道可以投票,因没有带身份证在填投票卡时“卡壳”了,他们小心翼翼地揣起投票卡,说把身份证号码补上后投寄。

  投票方法:

  通过信函投票的,将投票卡(本报8月21日A5版有载)投寄到成都市永兴巷15号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、四川省首届十大名中医评选工作组委会办公室,邮编为610012;

  您也可登录“共产党人”、“四川在线”、“四川中医药在线”网进行网络投票。

  名医故事

  义诊不休息 王爷爷被“拖”下台

  “王爷爷,你都看了大半天了,休息休息,不要再看了!”昨天中午12点多,成都中医药展区,满头银发的王静安被两名弟子架下了义诊台。“没办法!王爷爷的名气大,慕名来看病的人多,他又是来多少人看多少人的性子,不拖他走,看到下午一两点钟都有可能。”成都中医名医馆馆长刘耀很无奈。

  早上9点,王爷爷在几名学生的陪同下,准时出现在义诊现场。来看病的人很多,事先准备的20个号9∶30不到就全部发完,而前来的市民还络绎不绝。展区场地有限,围的人又多,空气逐渐闷热起来,84岁的王爷爷额头上已渗出了汗珠。

  有号的病人看完了,排队的市民还很多,王爷爷继续接着看,长长的队伍没有减少的迹象。12点了,刘耀急了,开始劝说王爷爷歇歇,又向等候的市民解释,“你们看,王爷爷都这么大岁数了,看了一上午,还没休息过,你们下午再来好不好?”最后,还是两名弟子强行把王爷爷拖走,王爷爷的义诊活动才告结束。本报记者 王眉灵 王熙维

  内行看门道

  突围之道在于资源整合

  10余院士把脉成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

  生物与医药产业是我市四大主导产业之一,成都如何打好这张“特色牌”?昨日,来自中国科学院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的10余位院士共同把脉我市生物与医药产业发展。下午的“学术报告及项目推介会”上,孙汉董、裴钢两位院士还为来自全国医药产业界、科研院所的专家及企业送上了一道“大餐”。

  全国产值只相当于国外一公司

  脉象——

  今年1—5月,我市共有2家中药工业企业进入全国销售百强,但全市医药产业的整体规模只有100亿元左右,尚无销售过30亿元的企业及销售达10亿元的拳头产业。

  处方——

  “地奥、康弘……成都拥有一些在全国叫得响的制药企业,但还是存在多小散的局面,缺少龙头企业牵引。这是目前制约我国医药产业发展的共性‘综合症’。”最先发言的吴祖泽院士直指“瓶颈”。“国外制药企业销售额逐年递增,我国医药产品在国际市场却始终打不出半壁江山,全国医药产值仅仅相当于英国一个制药公司的产量。”吴祖泽认为,企业规模生产,才能产生规模效应,才能在国际市场占有一席之地。

  孙汉董院士认为,每个地区发展中医药要根据自身优势,不能销路好就跟风,造成恶性竞争,大家都难以存活。

  据悉,“十一五”期间,我市将投入80亿元进行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建设;做大做强优势企业,培育产业龙头,鼓励优势企业集团化发展,提高产业集中度。

  成果转化的前提是整合资源

  脉象——

  一方面,科研院所注重项目研发却忽视成果转化;另一方面,企业苦于找不到适合的项目来产业化,“一个馒头谁都想吃,科研单位不愿拿出来共享,企业则担心无法实现利益****化”。

  处方——

  孙汉董院士认为,医药是多学科交叉领域,要实现突围,必须避免条块分割,实现资源整合。“打拼国际市场的战略品种一旦锁定,让它快速发展、大幅增值就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。”中国科学院副院长李家洋院士认为,成都拥有众多科研院所、******基地,通过加强院地合作,能实现资源整合与成果高效转化,“发展医药产业,成都的基础很好,我相信会有更多的‘成都造’做大做强,走向国际市场”。

  据悉,未来几年,我市将积极创建成都国家生物产业基地,以高新区为核心区,以彭州集中发展区、温江集中发展区为基地扩展区,集中发展。  本报记者  缪琴  王熙维

  香港现代化中医药国际协会副会长发出邀请

  中医药进军国际  取道香港

  (记者 王眉灵) “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,2003年全球有80%的人使用草药,而草药的交易额只占药物市场交易额的1/5。包括中医药在内的草药如何更好地进军国际市场,十分值得研究。”在昨天的“中医药走向国际”对口洽谈会上,香港现代化中医药国际协会副会长杨国晋向国内企业发出邀请:请取道香港进军国际。

  杨国晋认为,香港的优势在于透明度高,其质量认证的公平、公正得到国际认可;“香港制造”极具国际信誉;香港还有中医药的生产基地、科研基地;现在香港正在向中药检控中心迈进,对中药DNA图谱进行研究……这些就是香港中医药现代化发展、进军国际的“道”。

  杨国晋称,由现代化中医药国际协会主办的国际现代化中医药展(ICMCM)经过3年的发展,作为中医药国际平台的功能日益提升,已成为全球民间举办的一个大型综合性中医药国际展览会及研讨会,今年的展览吸引了27个国家组团参加,人流量达到了40万。他邀请想科技创新、想进军国际市场、想进一步发展的企业参加ICMCM,借助这条“道”融入国际市场。


打印此页】 【返回】【顶部

版权所有©2007-2008 江苏华泰重工装备有限公司 | 网站地图